近几年来,梁山县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主线,不断探讨社会矛盾化解新变化、新特点,从最能切合当今矛盾特点、最大限度发挥效能出发,创造性对县、乡、村调解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建立起各有特点、各具功效的三级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为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新贡献。
一、建立处理突出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办公室,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处理重大矛盾纠纷。近年来,面对越级上访、缠访闹访、涉法信访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和处置成本越来越高现等实情况,县委、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深深认识到依靠信访部门“单兵作战”或分解到乡镇单位“零星化解”,不仅不能提高“速度和效率”,而且会使不少问题越积越沉重、越来越复杂。今年3月27日,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建立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处理突出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在处理突出信访问题上,由“小马拉大车”变为“集中优势、各个击破”,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从政法、综治、信访、法制、司法、执行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8名,在县司法局新办公楼集中办公,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信访局长等兼任办公室正副主任。领导小组实行定期不定员联席会议制度,对重点信访案件和重大矛盾纠纷集中会诊,找出原因、理清思路,由办公室牵头组织,以“属事、属地”单位单位为主,相关职能部门全力配合,进行集中化解攻坚。攻坚期间,坚持一周一调度,本周不能化解的,下次联席会议再会诊、再研究,该变更思路的、变更思路,该增加力量的、增加力量,该支付费用的、支付费用,什么时候化解完毕,什么时候解散班子、撤销督办。处理突出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建立,有力促进了社会矛盾纠纷特别是重点信访案件的排查化解,仅4月就梳理省市督办重点信访案件40余起、涉法涉诉信访案件20起。处置办公室拉出单子、建立台帐,按照“属地、属事相结合”原则,逐件明确主办单位、配合部门和完成时限,建立起多个由办公室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参与的攻坚小组,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特别是重点信访案件进行集中攻坚。成功处置了历时7年的梁山街道丁xx上访案、常驻信访机关和主管部门的馆驿镇吕xx缠访案和赵堌堆乡张xx母子越级闹访案,所有当事人做出书面承诺,息诉罢访、永不反悔;另外,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30余起。
二、成立乡镇(街道)平安协会,优化资源整合力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有效解决乡镇(街道)调解组织涣散、经费保障不力、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多次组织人员到省内外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在研究对比和消化吸收基础上,决定重点推行乡镇(街道)平安协会建设,发掘社会力量,优化社会资源,着力提高乡镇(街道)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梁山实际,制定了平安协会建设方案,乡镇(街道)成立党政领导牵头推动、“三老”人员为主、社会成功人士参与的平安协会,协会为县民政局批复注册社会组织,有自己的组织章程、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设有专门办公室、接待室、调解室。日常中,“三老”担任的会长、副会长轮流值班,接待来访群众,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特殊情况下,协会调动社会资源力量,冲在矛盾纠纷一线,代替党委、政府对群众做“面对面”工作。建立乡镇(街道)平安协会,既能有效发挥社会“三老”是人脉资源和长期积累的社会影响力,又能有效避免当事群众与党委、政府直接对抗,有利基层矛盾纠纷的处置化解;同时,社会成功人士的参与,适当交纳会费,还可解决基层调解经费不足问题。 2012年底,梁山县拳铺镇某村村民在社区建设中意外死亡,家属认为死亡原因与社区建设有关,态度强硬、情绪激愤,停尸政府门口讨要说法;关键时刻,镇平安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新华带人赶赴事发现场,一面做安排人作现场群众劝说工作,确保秩序不乱,一面会同该村平安协会会员,深入到死者家中做劝说工作,讲清政策、讲明利害,一场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成功避免。据县信访局统计,乡镇(街道)平安协会成立以来,各乡镇信访量呈直线下降趋势,特别是2013年来,没有发生去市到省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三、推行“金牌调解室”建设,充分发挥乡村“能人”在矛盾社会化解中作用。当前个别群众存在“仇官、仇富、仇警”心理,对以派出所、司法所和乡镇干部为主的调解组织缺乏认同感、信任度,处理涉及这部分群众的矛盾纠纷效果不好、难度较大;同时,还了解到,在一些村(居)存在不少公道正派、影响大、有说服力的人,四邻百舍、前村后庄出现矛盾纠纷,这些人一出面,便能逢凶化吉、迎刃而解,这些人被誉为乡村“能人”。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把上级安排部署的金牌调解室建设与利用乡村 “能人”结合起来,在每个乡镇推广建设1—2个金牌调解室,以“乡村能人”名字命名,即“XX调解室”,所在村居提供办公场所,所在乡镇提供办公设施,县司法局提供业务指导、补助调解经费。截止到今年5月底,梁山县已经建立起“传修调解室”、“军科调解室”等以乡村“能人”命名的调解室30余个。个人命名调解室建立,极大地激发出乡村“能人”荣誉感、责任感,加上固有个人素质和人脉资源,有效促进了乡村矛盾纠纷的处置化解,虽然纠纷不大,但是及时、便捷,且数量累积不小;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事不出村”目标奠定基础,为社会和谐稳定建立起“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