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页面
弘扬儒家传统文化 推进法治泗水建设
发布时间:2016-08-25
编者按: 6月1日,市政协主席、市委政法委书记韩军同志在《泗水县积极探索法治与德治有效结合的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上进行批示,指出:“‘德法并举、构建和谐’,这个主题很好,并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望继续实践探讨,特别是做好德法结合的文章,进一步发挥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创出更多的经验。”现将泗水县的工作经验刊载,供各地学习借鉴。
弘扬儒家传统文化 推进法治泗水建设
——泗水县推进法治与德治有效结合的探索
近年来,泗水县积极探索法治与德治有效结合的具体途径,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一、做好儒家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的结合。2013以来,泗水县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创新开设“乡村儒学讲堂”,弘扬儒孝文化,重建现代乡土文明,着力打造“儒风孝道之乡”,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山东乡村儒学现象”。2014年6月,由中宣部、光明日报社、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山东“乡村儒学现象”座谈会在我县召开,“乡村儒学讲堂”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年度创新案例。一是实施乡村儒学工程。以农民最关心、最易接受的问题“孝道”为突破口,在圣水峪镇试点开设“乡村儒学讲堂”,开展儒学教化。讲堂通过故事化、生活化、互动化的讲课方式,为村民讲解《论语》《弟子规》,传唱《跪羊图》《道德歌》,展演儒孝文艺精品《借婆婆》《背公公》,刊播以泗水孝亲原型拍摄的微电影《爱的奇迹》《坚守》等,用贴近群众、灵活多样的形式让村民感受儒孝文化的熏陶。目前,全县已建设讲堂60多个,开课1000余场次,受众4万余人。二是实施全民教育工程。在城区、社区、学校开办三大讲堂传播儒孝文化。城区以广场儒学讲堂为主,每周定期开展开放式教学1次;社区以圣源国学公益大讲堂为主,培养儒风孝道志愿宣讲者200余人,不定期开展教学;学校以国学课堂为主,编写国学校本教材30余种,开展经典诵读、国学背诵考级等活动。三是实施儒学研究培训工程。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圣人孔子诞生地建设了尼山圣源书院,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圣源书院也被确定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永久举办地。依托尼山圣源书院,举办尼山论道、尼山论坛、尼山杏坛,邀请杜维明、牟钟鉴、刘示范等国内外儒学大师到泗水传经布道,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演讲和文化对话交流活动100余场。儒学文化的传播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尊老孝老、邻里和睦蔚然成风,传统美德得以继承和发扬,遵规守法、崇尚和谐的风气日渐浓厚。截至2014年底,全县已有中国好人4人、山东好人16人,省道德模范3人、市道德模范8人,获奖人数位居济宁市前列,“圣源泗水好人多”品牌更加靓丽。
二、做好儒家文化与法治宣传教育的结合。泗水县积极从儒家教化思想中汲取营养,做好结合文章,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意识。一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系列活动。在普法工作中,紧扣“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儒家思想,组织开展普法教育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法治泗水”创建。高标准建立普法宣传教育中心,将儒家学说和法律法规相结合,旨在通过深刻阐述法德合一思想,在全社会形成“重法厚德、法德并举”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法德兼治教育阵地。二是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各乡镇(街道)结合中小学工作实际,组织优秀律师、法律宣讲团成员深入中小学校举办法制报告会。把法律、法制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大纲之中,目前全县154所中小学全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让广大青少年懂法、知法、守法,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三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进乡村活动。组成法制宣传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送法下乡”法制宣传活动。宣传工作人员通过赠送法律资料,展出宣传图板,悬挂过街联,绘声绘色地讲解法律知识,为群众解疑答惑进行法律咨询。县公安局还注重公安文化与法制宣传相结合,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演出队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村庄、进集市进行了多场巡回演出,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做好儒家文化与调解工作的结合。针对农村“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的特点,泗水县将儒家“礼之用,和为贵”的理念贯穿于调解工作之中,通过推广调解文化,充实调解力量,完善调解组织网络,努力实现了调解效能的最大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创新调解文化建设。在全县着力打造和推行以“和为贵、调为先”为主要内容的人民调解文化,选取经典案例、民间调解谚语、和谐温馨提示语、法制文艺戏剧、调解宣传民谣等地方文化收集整理并进行包装,以小册子、漫画图册、壁画、墙体画等形式宣传“和为贵、调为先”的调解理念,不仅在群众矛盾纠纷的调解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使群众自觉接受法律知识、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以及调解知识,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预防矛盾纠纷发生和激化的目的。泗水县司法局也连续四年被授予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充实人民调解力量。开展“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创建活动,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按照组织、人员、报酬、场所、制度“五落实”,名称、印章、标识、徽章、程序、文书“六统一”的标准要求,建立健全村级调解委员会组织。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及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规范化创建率分别达到90%、30%、60%以上。三是完善调解组织建设。依托多元联动便民调解网络,积极构建村、镇、庭“三位一体”便民调解网络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泗水县法院先后在全市、全省法院“诉调对接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被省法院推荐到最高院参选全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四、做好儒家文化与特殊人群教育管理的结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泗水县创新特殊人群管控措施,将儒家传统文化融入到对特殊人群教育管理工作中,为他们架起再社会化的桥梁。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将儒家文化融入到社区矫正教育工作当中,从“知”和“行”两个方面入手,在社区矫正人员之中开展“学儒学、读经典、促改造”的“学儒育新”教育活动。通过向社区矫正人员借阅儒家经典图书、发放儒家经典100句、举办儒学知识讲座、向矫正人员传授儒家文化精髓,教育引导社区矫正人员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儒家文化标准,规范自身行为。不断实施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开展促进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双联共促”活动,动态衔接安置帮教对象400多人,衔接率、帮教率、安置率分别达到98%、100%、90%,截至目前20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无再犯罪。加强被监管人员教育管理。县看守所创新思路,将“三个半小时”融入一日生活监所管理的全过程。“早间半小时”锻炼身体,每天早晨6时至6时30分,监管民警组织被监管人员在放风场内跑步、做转体运动、喊口号、背诵监规,放松被监管人员的情绪和心情。“午间半小时”接受文化熏陶,每天中午12时至12时30分,组织被监管人员读书、学习、看报,创办了《新生报》,设立“被监管人员心声”“文艺作品展示”“警钟长鸣”“法律知识教育”等四个专栏,定期开展优秀稿件评选,用被监管人员的现身说法教育警示其他被监管人员,用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改造被监管人员扭曲的心灵。“晚间半小时”接受时事教育,每天晚上7时至7时30分,组织被监管人员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增强被监管人员爱国、爱家、爱集体的意识,促使被监管人员自觉接受教育,早日回归、回报社会。
五、做好儒家文化与案件审理的结合。针对近年来农村地区赡养纠纷案件多发的情况,泗水县法院在赡养案件审理中充分利用儒学思想孝文化,努力做好案件的审理、调解工作,有效减少了此类案件的发生。2014年,县法院受理赡养纠纷案件同比下降近8成。一是利用道德感化,找准法律与道德的结合点。不履行赡养义务既可以由法律来调整,同时也受到道德的约束,在调解中,办案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要从法律的角度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从道德的角度让当事人明白赡养老人是其应尽的义务。二是找准矛盾焦点,有的放矢。在调解过程中,办案人员将调解重点放在赡养纠纷的履行上,同时以其他矛盾纠纷的解决为切入点,时常将当事人的其他家庭矛盾纠纷一并解决,既注重了调解效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丰富调解方法,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办案人员耐心送达和联系被告,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倾诉,耐心做当事人的说服和教育工作;细心安排调解时间,尽可能通知双方到庭,细心照顾老年人的情绪变化,细心保证调解内容的完整;以诚心对待当事人,用诚心感化当事人。四是强化司法为民思想,开展巡回审判。许多赡养纠纷的原告行动不便,为体现司法为民思想,办案人员多采取巡回审判的办法,到当事人所在地进行调解,不仅可以方便当事人,还可以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宣传作用。
六、做好儒家文化与政法队伍建设的结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结合基层工作特点,泗水县注重发挥儒家文化道德教育的作用,通过道德引领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公正廉洁执法水平。一是以政法大讲堂为载体,加强对政法干警的道德教育。从2013年起,泗水县在全县政法系统举办政法大讲堂,采取政法委主办、部门协办的方式,邀请县外专家学者和政法业务骨干为全体中层以上政法干警授课。2014年,将儒家文化纳入讲堂授课内容,邀请儒学讲堂专家为干警进行儒学经典和道德教育,目前已开讲7次,参训干警3500余人次。二是以警风警纪整肃为重点,强化对政法干警的职业道德教育。按照“四德”工程建设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警风警纪整肃活动,以“立警德、正警风、严警纪、树形象”为主要内容,制定出台了泗水政法干警“十不准”,进一步加强对政法干警的管理。县政法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了“庸懒散”专项治理、岗位风险专题教育,举办了反对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座谈会、反腐倡廉教育宣讲、廉洁道德教育讲堂等治理整顿活动,有效改善了政法干警的作风形象。三是以文化育警为契机,提振政法干警士气。按照“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以实践升华”的文化育警模式,把政法文化建设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先后组织开展了政法干警演讲比赛、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乒乓球比赛等丰富多样文化载体活动,政法各部门先后组建了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女子舞蹈队、声乐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等30余个文体爱好小组,经常参加各类友谊比赛和文艺演出,丰富了干警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干警的文化内涵,在干警中营造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力量。四是以典型培树为抓手,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泗水县在政法队伍建设中,注重发现、发掘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和工作典型。圣水峪法庭庭长臧华同志,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县检察院检察技术科科长宋尚环同志被授予“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省优秀检察官”“山东好人之星”“济宁好人”,并荣获“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李新军被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这些先进典型的培树对于提升政法干警形象,激励干警学先进、争一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