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详细页面

弘扬孝贤文化 坚持法德兼治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新提升

发布时间:2017-04-28

鱼台县是孝贤文化发祥地,传统优秀文化底蕴深厚,享有孝贤故里之美誉,孝贤闵子骞的故事广为传颂。近年来,在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鱼台的工作中,我们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注重发挥孝贤故里优势,注重强化孝贤文化滋养支持法律、教化群众的功能,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两手抓,做到了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力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我县在弘扬孝德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凝聚共识,以法德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各种利益诉求碰撞交织,各类矛盾问题集中凸显,道德观念之间相互碰撞,严重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影响着社会秩序的稳定。面对这种形势,对社会进行有效治理和正确引导是当务之急,这既需要法治,也需要德治。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实施法德兼治就是将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德治有机结合,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挥在规范行为、维护秩序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和正确引导。这既是深化平安鱼台、法治鱼台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有益探索。法德兼治的有效实施,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宜学新鱼台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制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实施意见的基础上,依托厚重的孝贤文化优势,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两手抓,强化孝贤文化滋养支持法律、教化群众的功能,实现法德兼治,有力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把德治纳入依法治县的总体布局。县里出台了依法治县《意见》,把德治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特别是孝贤文化列入其中,作为依法治县的重要措施,并对法治与德治结合,全面推进法治鱼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把德治情况纳入法治示范镇村建设要求。近年来,我们以开展法治镇村示范建设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行依法治理,明确了镇四个一、村五个一建设要求:即镇建立一个设备齐全的法制辅导站、一个功能完备的法制援助工作站、一个规范实用的法制宣传栏、一支力量适中的法制宣传队伍;村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一个法制一条街、一处法制读书室、一个法德讲堂、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同时,在这些要求中都明确规定了孝德的标准。三是把孝德行为列入社会管理服务之中。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服务并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之中,在做好信息采集的同时,组织志愿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建立起15所敬老院、40多所自助养老院、60多个留守儿童之家,关怀帮助空巢老人2000多名、留守儿童1000多名。

二、搭建平台,夯实法德相济的宣传教育阵地

没有道德的滋养,法治就缺少源头活水,尊法、守法就缺少思想基础。因此,我们搭建三个平台,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县孝贤文化资源,提高全县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尊法守法转变为自觉行动。一是组建法德宣讲团。组建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团长的县法治宣讲团,不仅遴选政法部门司法实践经验丰富、法律素养高的一线办案民警、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入宣讲团,还从县政协文史委抽调了2名孝贤文化专业学者以及闵子骞第78代传人闵纬君作为宣讲团成员,做到既讲法治要求、又讲孝贤文化。去年以来,在全县机关单位、镇街、村各层面开展宣讲143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8万人次。二是开设法德讲堂实施法德进机关、进学校、进镇街、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六进工程,在全县镇街、机关单位、学校和部分村(社区)开设了法德讲堂。各法德讲堂主讲队伍由县法治宣讲团、县委党校、县教育局等单位及十大孝贤人物等道德模范30多人组成,不定期为各法德讲堂进行巡回讲课。既讲法律知识,以案释法,又讲传统文化以及鱼台好人等身边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使听众从中感悟道德的力量,法律的规范约束。法德讲堂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涵养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精神,提升了道德素养。三是利用空间等媒介广泛宣传。在县城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孝贤文化广场,把历代孝贤人物、名言警句、孝贤故事等制作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展板,把依法治县的要求和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穿插其中,建成法德融合的教育阵地。在县直部门,把孝贤文化元素和本部门的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建立了100多个孝德走廊和40多个宣传栏;在镇街,建立了12处宣传栏(橱窗);在村居建立起了300多处孝贤文化一条街、300多处文化广场。同时,在我县还相继拍摄了孝贤文化专题片《走进孝贤故里》,电视剧《真爹假娘俏媳妇》等影视作品;在张黄镇常李寨村建立了感恩墙孝贤壁,打造了孝贤文化街,并建成省级孝贤文化教育基地,围绕法治、德育营造了浓厚的教育氛围,促进了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三、法德兼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法治与德治两手齐抓,协同发力。工作中,我们注重法德兼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调解手段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一结束,我们会同民政等部门把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上议事日程,专门下发通知,要求镇村除将遵纪守法内容列入其中外,还必须将尊老爱亲、诚实守信等道德要求、孝贤要求列入其中。在村规民约方面,实现了法治和道德的同等约束力,在农民群众心目中,尊老爱老、诚信友爱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法律。据不完全统计,自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以来,全县农村离婚案中同比下降21.7%,因赡养老人引发的民事案中下降25.9%。近年来,我县还依托省孝贤文化教育基地常李寨村、县级孝德文化教育基地大闵村,组织实施百千万孝德工程,评选出鱼台孝贤人物110名、县级好媳妇220名,镇村两级好媳妇”4300名,孝老爱亲在鱼台已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二深化大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县392个行政村和47个部门、行业、社区分别建立了调解室,为调解室新建、调剂了办公用房,调整充实了工作人员,购置配备了办公用品,建成一批规范化基层调解室。各调解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职能优势,将百善孝为先礼之用、和为贵等思想融入调解工作,坚持依法调解、以德调解,和风细雨做调解,化干戈为玉帛,提高了调解成功率。去年以来,各级调解组织调解矛盾1392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三是将法德相济体现在司法实践中。我们注重对政法干警开展德治教育,坚持道德润警、文化育警,尤其抓好孝贤文化教育,引导他们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化育人,做好案件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突出体现了教不倦,仁也的诲人不倦工作方法,促进治安案件、民事案件的顺利解决。去年5月,王庙镇南徐村徐某某兄弟五人被其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平等尽赡养义务。承办法官没有按法律条文一判了事,而是带领他们兄弟妯娌十人到省孝贤文化教育基地张黄镇常李寨村参观,并到该村一户孝老之星家中实地查看,听他家的孝老经。现场教育配合法官的劝解使他们兄弟妯娌转变了思想,争相尽孝。据统计,近年来共通过法德结合的教育调解工作成功办理赡养抚养、民间纠纷案件27起,无一起上诉或上访。年以来,法院调解结案率达70%以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的孝贤故里,法治文化提升了人们的法治意识,孝贤文化提升了人们的道德素质,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社会风气的不断改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全县社会和谐稳定。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在全县实施法德兼治“1235”工程,即:组建一支队伍,在县级层面组建县法德宣讲团,加强法治教育和孝德宣讲。依托二处孝贤文化教育基地――张黄镇常李寨村、罗屯镇随海村,围绕法治、德育、革命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发挥三项作用:法德共评,发挥先模人物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示范作用;法德融合,发挥法德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导作用;法德相济,发挥调解手段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搭建五个平台,即:建成县镇村三级法德文化广场,开设法德讲堂,建设法德长廊、和为贵调解室、法德文化一条街,弘扬孝贤文化,强化规则意识,提升全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实现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