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乡拓宽协作领域 共建和谐边界
2017-05-27
高楼乡地处苏、鲁两省,微、沛、铜两县一区接合部,周围同21个乡镇,一个农场相邻,南北狭长120华里,总面积400平方公里。全乡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21000余人。人员居住分散,管理不便,而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湖产资源,使接边地区成了矛盾纠纷的“多发地”。为此,高楼乡党委、政府把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放到了全乡的社会政治与治安稳定的突出位置,通过实践摸索,以大联动、大调解促进大稳定,在接边地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接边地区的共同发展。
一、领导重视,加强联谊,形成高效联调联防运作机制
2016年来,高楼乡把联防联调纳入乡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并纳入年底的绩效考核,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把联防联调拓广到多领域,如:重大节假日、非常时期的纠纷预防及排查;涉法涉诉案件的协同处理;刑事案件、民政、计生、土地等部门问题的处理。真正做到了“两家成一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升了工作质量。(案例——5月29日下午四时,高楼司法所接到利民村支部书记刘海的电话,称其村民刘巨亮在江苏泰州正组织人员准备闹事,其原因:年5月29日13时16分左右,刘巨亮之妻李夫艳所在的徐顺航69#船队航行于泰州大桥下游,在经过鲁济宁驳10175#船时,该船突然炸笆,李夫艳被焦炭砸中,掉入江中失踪,刘巨亮组织人员准备去鲁济宁驳10175#船闹事。接到电话后,感到事态严重,当即给分管书记作了汇报,分管书记了解情况后责令利民村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事发地稳住事态发展,同时责令司法所、派出所分别派出一名同志联同利民村两委成员立刻赶赴泰州处理相关事宜。工作组连夜赶赴泰州,到达目的地会同当地海事局后后立即展开工作,在完全压制好势头的情况下商讨处理方案,由当地海事局负责打捞尸体,然后联合处理。在第二天尸体打捞出来后,立即召集双方当事人,在当地海事局主持下,司法所、派出所协助参与调处,经过两天的努力奋斗,终于调处成功。事后刘巨亮留着眼泪握着我们的手说:“有娘家人在就是好呀!”。
在整个案件的处理中我们做到了“十个字”即:及时、果断、冷静 、耐心、尊法!
二、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接边法治环境
边界乡镇均地处偏远,社会信息相对闭塞,当地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政策意识比较淡薄,宗族性的群体性械斗,甚至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扎实。做好普法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是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首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为此,我们建议边界地区各级相关组织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在宣传教育方面的合作,深入扎实地做好各项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切实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为深入推进边界平安建设筑牢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是每逢重大节日、农忙季节(三夏、三秋的秸秆禁烧)开展宣传;二是在接边的四个重点村设立宣传站点,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散发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咨询;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版块、宣传车船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重点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营造“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办”的氛围;四是紧紧围绕“建设平安边界”活动开展普法宣传,增强群众维护稳定的大局意识和法律素质;五是在接边地区联合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使广大群众自觉的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全力营造政治稳定、经济有序、生活安定的平安边界。
2016年来,携手普法6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2万余人次,发放宣传书籍3千余册,宣传资料1万余份。同时为弱势群体及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38余人次。
三、 联合排查,认真调处,促边界稳定
维护接边稳定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高楼乡从确保接边地区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从排查不稳定因素、防矛盾激化、解决突出问题入手,与接边联谊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座谈会,相互通报情况,并联手对接边村居进行一次排查和普法宣传,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在“首问责任制”的基础上坚持“法德结合”就地调处,对当场不能调处的,给当事人承诺限时给予解决。同时召开接边村居两委成员及村民代表会议,提醒村干部和群众:影响接边稳定的话不准说,影响边界的事不准做,影响边界的地方不要去,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如有问题应该采用正常、合理、合法的渠道解决,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以上做法,真正做到了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防止纠纷激化,确保了接边稳定。(案例——在高楼乡小闸村境内有座产权属于沛县张寨镇的一座窑厂,2016年春天该窑厂关闭复垦,可该窑厂有笔拖欠小闸村部分村民的陈账未能解决,致使这些村民要联合上访并准备去张寨镇闹事。高楼乡领导在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就安排小闸村村委成员控制好事态,安抚好那些村民,同时电告张寨镇告知情况,张寨镇知道情况后立即答复尽快处理此事。第二天两个乡镇都就此事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并坐到一起商讨处理方案,并按照方案的要求召集己方的相关人员坐到一起,通过调查相关的当事人和查阅原始材料及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后,两方的领导根据事实依据依法依理地就地拿出处理意见,及时平息了一起群访案件的发生。)
联防联调工作使接边地区的矛盾得到的钝化,增进了双方感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使两地的群众不再是“冤家”,而变成了“亲家”,接边地区由以前的“是非地”变成了和睦相处的“联心桥”。2016年以来与接边友好同仁共联合排查及联合调处各类边界矛盾纠纷5起,防止矛盾激化1起,预防集体上访1起,调解成功率100%;联合执法4次。
四、健全制度,推动联调联防常态化规范化
主要建立实行了以下六方面的制度:
一是矛盾纠纷联合排查调处制度。接边友好单位定期研究、分析边界地区矛盾纠纷的规律特点,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矛盾纠纷,加强联合排查,接边单位要每月排查一次,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报告,双边做到同部署、同调度、同开展、同预警。
二是工作定期交流制度。接边司法所每年互访每季度一次,交流工作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先进的村观摩学习,熟悉了解对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
三是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双方对重大或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联合商讨,探讨调处方案,制定有关应急措施。
四是档案管理使用制度。对边界地区矛盾纠纷的调处建立专项档案,在调解处理结束后,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指定专人管理,以备查阅。
五是信息互通制度。双方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等方式定期通报相关信息,交流工作动态和工作经验。各成员单位建立通讯录,可随时随地保持各联防联调成员单位间的联系,通过建立微信平台、视频对接交流系统、互送信息简报等方式,实现接边地区矛盾纠纷信息联网共享,确保双边联防联调工作“联得紧,推得动”。
六是责任追究制度。每年初乡与边界区域的村签定《维护边界稳定责任书》,村两委与调委会、调解小组签定责任状,责任到人,并纳入年底考核。
五、不断完善,形成联调联防运作的“六联”机制
一是“联防”,坚持以防为主,加强法制、政策、社会公德等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依法依规反映诉求,通过法律渠道正确解决纠纷。通过设立治安信息员,共同搞好治安联防,做好源头防范。
二是“联调”,充分发挥乡、村调解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纠纷联合排查调处工作,在处理社会治安案件和湖区土地纠纷时,携手合作,互谅互让,有效化解接边地区社会矛盾纠纷。
三是“联治”,接边地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联合调委会成员及时赶到现场指挥处置,面对面地做群众的疏导工作,避免矛盾激化、避免冲突升级、避免事态扩大,做到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法制宣传教育,确保接边地区和谐稳定。
四是“联通”,通过建立互访、联席会议、信息交流等制度,乡(镇)与乡(镇)、村与村、小组与小组之间、户与户之间进行信息联通,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
五是“联谊”,通过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加深接边地区群众友谊,接边地区群众之间的来往更加频繁,民间关系更加友好发展。
六是“联创”,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联防联调、创建平安边界工作中来,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工作载体,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要通过联合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畅通工程”、“平安边界”等创建活动,积极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创建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从而为共同打造和谐稳定的平安边界贡献应有的力量。
在深化、完善平安边界建设的基础上,消除了接边干部群众心中无形的“界痕”,双方互惠共赢的经济渗透已越来越频繁,投资环境越来越好,边界经济呈现出和谐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先后向周边乡镇输出务工人员达1000余人,在和谐边界促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乡地方财政收入逐年提高,2016年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2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3元。通过协商协调解决了我们高楼乡小闸村、四段村、沿河南村、接边大堤四条共22公里公路的铺设,为接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为群众的创收提供了条件。随着边界文明和谐共建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目前已形成了“纵向深入、横向发展、多点辐射”的共建网络,文明新风扑面吹拂,和谐共处的笑靥写在村民脸上,淳朴互爱的情愫荡漾在人们心中,共同营造了和睦友好、文明守礼、遵纪守法、团结发展的良好环境,有效促进了接边地区的和谐稳定。